在动脉粥样硬化(AS)会场,来自山东齐鲁医院的张运院士向与会者做了一场关于“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s)研究现状的精彩报告,图文并茂,观众反响热烈。张院士首先提到目前我国吸烟者有3.5亿,烟草生产量占全球的35%,高血压患者1.9亿,血脂异常者1.6亿,糖尿病患者5千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巨大温床,但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尚无确切答案。传统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进行性的线性发展过程,由于脂质的沉积动脉内膜下的斑块逐渐增大突入管腔,造成管腔狭窄和组织缺血,最终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AS治疗的重点是AS斑块的消退。
在动脉粥样硬化(AS)会场,来自山东齐鲁医院的张运院士向与会者做了一场关于“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s)研究现状的精彩报告,图文并茂,观众反响热烈。张院士首先提到目前我国吸烟者有3.5亿,烟草生产量占全球的35%,高血压患者1.9亿,血脂异常者1.6亿,糖尿病患者5千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巨大温床,但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尚无确切答案。传统观点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个进行性的线性发展过程,由于脂质的沉积动脉内膜下的斑块逐渐增大突入管腔,造成管腔狭窄和组织缺血,最终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AS治疗的重点是AS斑块的消退。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多发生于冠脉轻~中度狭窄的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前近期冠脉造影显示,65%的患者冠脉内径狭窄<50%,85%的患者冠脉内径狭窄<70%。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糜烂导致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原因,而将易导致血栓形成或能快速发展为罪犯病变的所有斑块定义为“易损斑块”已成为国际共识。研究表明斑块破裂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形态学,即薄的纤维帽、较大的脂核;(2)活动的炎症,即较多的巨噬细胞浸润;(3)血流动力学的触发。因此AS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张院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利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方法在新西兰家兔中成功建立了粥样斑块模型,通过斑块内转染p53基因的方法发现转染后斑块破裂率明显升高达85.7%,斑块的纤维帽明显变薄,破裂部位炎症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数显著增加,炎性因子的局部表达明显增加,促使斑块向不稳定方向发展,为从基因水平揭示斑块易损性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研究发现斑块破裂前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未破裂斑块,说明通过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能够间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可以作为预测斑块破裂的标志物;斑块的破裂与否除了取决于斑块的形态和功能外,斑块所受的外力也是斑块易损的重要因素。张院士等通过多年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易损斑块动力学方程的数学模型,结合血管内超声和斑点跟踪技术建立了三维动脉内超声弹性图,来检测斑块的三维应变,为预测易损斑块的破裂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