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上肢介入治疗导引导管的选择和应用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盖鲁粤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1/28 10:15: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要我说,经桡动脉和经尺动脉介入治疗或多或少有点“show”的感觉,那绝对是一个表演个人技术的绝妙场所。病人不需要宽衣只要把胳膊撸起来便可以开干,那叫爽!介入医生凭着一点轻微的搏动感,在手腕扎入一根比7号针头粗不了多少的小针,血一飚出来就说明成功了,不明白的人很难看出道道。介入医生左右开弓只用一根导管就完成了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同样通过桡动脉或是尺动脉,介入医生可以做球囊扩张,支架,血管内超声,旋磨,可以说没有不能通过桡或尺动脉不能完成的操作。介入治疗结束后病人迅速翻身起床,那种成功和胜利的感觉绝对是其他入路所不能相比的。
这些看似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主要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

更大的内径。现在6F指引导管的内径为0.071”,7F的内径为0.081”。记得1988年时我们首次在解放军总医院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用的是8F指引导管,内径是0.08”。可见指引导管的材料有了明显的改进,内径越来越大,流量越来越大,管壁越来越薄,强度越来越高,管壁越来越滑。我想指引导管技术还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继续进步。现在常用的是6F指引导管,能够适用大部分人。再进一步减小指引导管的内径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大约是5年前曾看过法国图卢斯的医生表演用6F造影导管PTCA,虽然手术是成功了,但我觉得毫无意义,无非是显示自己的技术,这和耍杂技有什么两样?已经有很多试验表明,应用6F指引导管与应用5F指引导管没有什么区别。一方面指引导管的内径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介入器械越来越细小,器械的通过能力越来越强。技术的进步使经桡动脉的操作更加容易,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手术技巧的进步不如说是工业技术的进步。

更强的支持力。目前增强指引导管支持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增加支持力,一种是主动增加支持力。选用不同的指引导管特别是那些被动支持力非常强的指引导管,如EBU,XB,VODA指引导管,可以大大增强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这些指引导管往往可以借助导管的特殊构型使指引导管形成一个支点。被动支持是非常有效的,过去我们只有Judkkins指引导管,坐立很小支持力很差,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有改善。主动支持的理论,是一个深插技术的应用。例如在做右冠状动脉PCI时,将指引导管深插使之进入右冠状动脉内2~3厘米,这样支撑力大大增强。右冠状动脉的PCI我常选用右Judkins指引导管,应该说90%都可以获得成功。左冠状动脉我常选用EBU,其他的指引导管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改变构型增加被动支撑力。特殊的指引导管,右冠状动脉牧羊钩型多选用Amplatz指引导管,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指引导管,可以反复试验选用直到找到合适指引导管为止。
不同的看法。讲了那么多的经桡动脉的优点,必须强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也有缺点。指引导管的内径大大限制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桡动脉介入治疗一般只能应用6F的指引导管,7F指引导管已经很少应用8F基本就没有了。左主干病变最好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股动脉粗大适合较大的器械插入如IABP,主动脉转流治疗等。多支血管病变常用到对吻技术,6F的管腔塞入这么多器械实在没有游刃有余的感觉。与其勉强从桡动脉做不如干脆从股动脉做。桡动脉入路比较适合血管病变不甚复杂的病变。很危险的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变不适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有人会问怎么知道谁是稳定谁是不稳定的病变,择期的病人一般可以做经桡动脉,急诊多应该采用经股动脉。
在这里我要说一些题外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前先作一个冠状动脉CT呢?做了冠脉CT就可以大致了解冠脉的解剖的情况,知道是复杂病变还是简单病变,对入路的选择应该非常有用,可以避免临时改股动脉入路的尴尬处境。即便可以勉强从桡动脉做但也不如从股动脉做那么从容和有信心,又何必呢?有时冠脉CT给你的结果令人吃惊,我们认为是大血管的病变实际上是一个细小的血管,也就是所谓的负性重塑,有时你认为是很细小的血管实际上是一根很粗大的血管。因此依靠造影来判断血管的实际大小是很不可靠的。我还想,做CT的时候可以连上肢一起扫描这样不就可以上肢动脉和心脏一起看了吗?但是这可能需要特殊的扫描程序,但是事在人为只要想得到就一定能做得到。冠状动脉CT对选择路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右冠状动脉开口于无冠窦开于,穿过主动脉和肺动脉,这是一个最常见的异位。如果一股动脉入路是非常难以进入右冠状动脉口的,因为从股动脉上行的常规右Judkins导管是开口朝上,而异位的的右冠状动脉导管是开口朝下,因此从股动脉入路是很难对准有关冠状动脉口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桡动脉入路则非常容易进入右冠状动脉。
其它路径
如上述路径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选择尺动脉、肱动脉路径。虽然尺动脉的解剖位置较深,如果能够清楚地触摸到血管搏动,其穿刺的成功率也很高。曾有报道认为经尺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并不低于桡动脉。穿刺与插管方法与桡动脉基本相同。由于尺动脉的位置较深,动脉鞘插入前的切皮与皮下组织扩张需要做得更充分一些。在笔者的近二十例经验中,由于桡动脉痉挛而改行尺动脉穿刺时,几乎都获得了成功。肱动脉穿刺往往是介入医师最后的选择。肱动脉的穿刺虽然简单易行,但该路径最大的问题是术后止血较为困难,出血发生率高。如发生严重的血管并发症则可能影响整个前壁的血液供应。处理不当甚至有可能需要截肢手术。原则上不应将肱动脉做为首选路径。肱动脉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常选择肘关节上方肱二头肌内侧的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原则上采用单壁穿刺法。由于肱动脉穿刺点的后方缺乏可能压迫固定的骨性平台,应尽量避免后壁穿透法。经肱动脉路径进行PCI操作的技术与桡动脉路径完全一致。经肱动脉路径还有另一个好处,从该处可以做顺路肾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经肱动脉路径可以插入7F以上的大腔指引导管。如必要时甚至可经该处送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导管至降主动脉进行气囊反搏,在日本曾在该方式下抢救成功的个案报道。肱动脉穿刺点止血困难的原因:①肱动脉容易滑动导致穿刺点不易固定;②动脉后方缺乏可以压迫的平台;③患侧肢体不易固定,压迫装置易脱位。因此术后的止血需要术者予以高度的关注。肢体的固定、穿刺点的完全性压迫止血、术后穿刺点周围的反复检查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经上肢路径的手术还可能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如主动脉存在重度硬化、扩张、钙化或扭曲,无论何种指引导管都可能无法到达理想的位置。如术前了解到有关病情,应首选股动脉路径。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引导导管介入治疗盖鲁粤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